厦门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家双效期刊 百种重点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厦门大学
国内刊号:CN:35-1070/N
国际刊号:ISSN:0438-0479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厦门大学学报

语言:中文

类别: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

创刊时间:1931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35-1070/N

国际刊号:ISSN0438-0479

邮发代号:34-8

定价:249.60元/年

出版地:福建

首页>厦门大学学报
  • 杂志名称:厦门大学学报
  •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
  • 国际刊号:0438-0479
  • 国内刊号:35-1070/N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家双效期刊 百种重点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万方收录(中),SA 科学文摘(英),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A 化学文摘(美),数学文摘,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
厦门大学学报期刊介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1年,是由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科学,化学,化工,海洋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播科技成果,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相互交流的园地。获奖情况: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国家“双效”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办于1926年4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办刊历史悠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当时的厦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亲自筹划,《厦门大学学报》在停办七年之后,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对后来全国各高校学报的复刊或创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教育部的表扬。获奖情况: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一、二届)。

栏目设置
快讯、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万方收录(中),SA 科学文摘(英),维普收录(中),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A 化学文摘(美),数学文摘,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家双效期刊 百种重点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论文为首发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文稿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E_mail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和项目编号。

2、论文篇幅(含图、表)一般为8000字;研究简报、快讯为6000字左右。

3、论文题目应力求简明扼要,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中文题目一般为20字以内,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符号、代号等。

4、论文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应写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也可以写得略详细些,并附中英文关键词。

5、中文来稿应使用规范汉字,简化字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最新刊载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为准。文稿中所引用的古文献有繁体字者,应尽量改用简化字。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美学重建与“感性学”“审美学”反思

    在当今的美学重建中出现了一种超越康德的"审美学"回到鲍姆嘉滕的"感性学"的倾向。但对于一种更具有整合性、普遍性的新时代中国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来说,无论是康德意义上的"审美学",还是鲍姆嘉滕意义上的"感性学"都是需要反思的。鲍姆嘉滕"感性学"的主体性原则导致对自然审美的忽视;"感性学"的感性认识能力对身体及"非完善感性认...

    作者:赵奎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语境观念与美的界说

    任何美的界说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然而传统美学却几乎没有给语境留下立足之地。现代语境理论的成熟为反思美学史上各种美的定义找到了新方法,为建立美的动态界说开辟了新思路。与崛起中的生态文明相呼应,现代西方美学中的许多重要流派从不同侧面推动了美学理论的生态转型。日渐发达的生态文明孕育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作者:吴海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环境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的重构

    审美经验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和现当代中西方美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促使审美领域扩张与重建。审美经验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成为新时代美学基本理论重建的首要领域和基本问题。当代西方环境审美模式以重塑知觉在审美中的核心地位为基础,通过知觉的首要性、优先性、普遍性、直接性、一体化和身体来源等特征的创新性阐...

    作者: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论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的养成

    家训通常是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经验、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从而为其族人制定的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中国古代家训通过无数的家庭、家族、宗族,乃至整个社会传播与教化子弟,对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值得发扬光大。忠孝仁义与立身报国、诗礼立身与诗书传家、勤俭持家与廉洁奉公、谦虚礼让与积善修德、志向高远...

    作者:金滢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宋代蒙书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出"考下庶童"和"礼下庶童"的新趋势,伦理类蒙书中的性理蒙书,又是在"礼下庶童"和"考下庶童"双股力量...

    作者:周扬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